您的位置: 首页 » 新闻动态 »

真稀罕!许昌有栋楼会“走路”,还会“拐弯”

作者:建科移楼 发布日期:2019-11-18 17:36:26  浏览次数: 932

(记者 李嘉)目前,我市的重点城建项目许鄢快速通道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。在311国道沿线繁忙而有序的施工现场,有一个小插曲令周边居民啧啧称奇:一栋3层高的楼房整体先向东平移了3米,又向北平移了20米,最后升高了1.2米。

真稀罕!许昌有栋楼会“走路”,还会“拐弯”

今天,记者为你还原这一移楼施工现场,带你看看它是如何“走路”的。

移楼“支援”重点城建项目建设

这栋3层高的楼房位于311国道与鄢陵县花园路交会处西500米,属于鄢陵县华宇花木有限公司,由河南宏安移楼有限公司负责移楼施工。3月14日9时许,这栋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、重3000多吨的办公楼被缓缓抬升1.2米,到达指定高度。此时,鄢陵县华宇花木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永建长舒了一口气:“成功了!建筑移动到了指定位置,这下可以放心了。”

据马永建介绍,许鄢快速通道项目立项后,他发现公司的楼房在红线以内。“我支持许鄢快速通道建设,决定把办公楼挪到红线以外。”马永建说,“以前在电视、报纸上看到过平移房屋,我辗转联系到移楼公司。移楼公司也愿意和我签保证协议。如果平移损毁了房屋,他们会照价赔偿。”

这栋办公楼在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后,于3月9日上午正式“搬家”,先向东平移了3米,又向北平移了20米,最后升高了1.2米。从前期准备到移动至指定位置,一共用了52天。

马永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。这栋办公楼建造于2000年,后花费了几十万元进行翻修。如果拆了重盖,成本高得吓人。“平移办公楼不仅减少了我们的损失、节约了资源,而且给许鄢快速通道项目让路。可以说,我们既作出了贡献,又得到了实惠。”

真稀罕!许昌有栋楼会“走路”,还会“拐弯”

楼房“行走”用时5天,前期准备却用了47天

负责该项目施工的张海闯告诉记者:“这栋楼是砖混结构。获知房屋结构和重量后,我心里基本上就有数了。然后是测绘,给楼房受力点做标记。这栋楼长60米,移楼是个不小的挑战。特别是抬高如此长的楼体,在国内来说也是罕见的。不过,只要每一步都经过精确的计算,整个施工过程就会非常顺利。”

前期准备工作较多,要挖开楼体下面的土层,将整个地基暴露在外面,然后把楼体与地基切割开,在断面下浇筑托梁并加固。托梁起到地基的作用,支撑整个楼体。之后,在楼体及移动轨迹上浇筑基础。这些前期准备工程耗时47天,而楼体的移动只用了5天。

“用液压千斤顶将楼体顶起,接着在托梁下面铺设轨道,然后加上滚轴。”张海闯说,十几条轨道铺设并平整完毕,固定好的液压千斤顶横推托梁,使楼体慢慢移动。“每移动10米就要铺设新的轨道,然后调整液压千斤顶的位置。这样才能推着楼体继续‘行走’。”

“平移最大的难度是要把握好整个房子的平衡。”张海闯表示,在房屋移动过程中,需要几十名施工人员站在办公楼的墙体内外,随时调整滚轴方向。如果滚轴歪了,要及时调整。

“整个工程难中之难是抬高楼体。这一过程一定要做到整齐、缓慢和平稳。”张海闯说,他们用了80个每个能顶起200吨重物的液压千斤顶来抬高楼体。这种千斤顶每小时能顶高30厘米,不过安装一次只能顶高6厘米,将楼体抬至1.2米的高度用了将近60个小时。

移楼时二楼住了不少施工人员,门窗、玻璃“毫发无损”

在附近工作的吴先生告诉记者,楼房正式移动的那几天,这里热闹非凡。不少附近的居民闻讯后,早早地等候在现场,想一睹楼房“迈步”的风采。前段时间,每天上班经过这里,他发现楼房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,移动轨迹像个“L”。

“楼房移动到指定位置后,我爬上2楼看了看。”吴先生说,他看见验收员在检查房屋,墙壁、门窗、玻璃都丝毫未受破坏。“这种事以前只在网上见过,没想到会在身边发生。楼房会‘直行’,还能‘拐弯’,真稀罕。”

随后,记者爬上了这栋办公楼的2楼,发现2楼是施工人员的宿舍,他们吃住都在这里。正在2楼休息的施工人员张中坤表示,移动楼体只需将一楼腾空,而二楼的锅碗瓢盆、桌椅床柜都没有动。在移动的时候,二楼茶杯里的水都不会晃出来。

当日,楼体抬升到位后,施工人员逐个拆卸液压千斤顶,然后在墙脚用混凝土浇筑,房屋里面腾空部分用泥土填平,并做地坪。楼房在整体平移后,还需要做一些后续工作,比如固定位置、底层墙重新修补等。此外,一楼的水管、电路以及化粪池等配套设施也需要重新安装、建设。

“移动后,房屋没有受到任何影响,而且会比原来更牢固,更能抗震抗风。因为在楼房原有基础上做了一个更大、更好的基础,这样楼房就有了双重基础。”马永建说



查看更多 >>

推荐案例

微信咨询
联系电话
18339999836
返回顶部